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粟黍种植条件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粟黍种植条件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半坡居民种植的农作物粟黍?
半坡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粟。
粟是禾本科。 又名谷子、小米、狗尾粟。古代的粟是黍、稷之类粮食的总称。现在我们叫粟的粮食古农书称为粱,糯性粟为秫。甲骨文“禾”即指粟。后来人们把一种比较细的梁叫做粟,北方人把粟米叫做小米。简单区分为:穗大、毛长并且粒粗的是梁,穗小、毛短并且粒细的是粟。苗和茅草相似。半坡在陕西,粟就是小米,小米是暖胃的,气候冷的地方吃对身体好,北方不产稻谷,所以半坡没稻谷。
粟别称黍仔小米(谷子去壳)、粟米、白梁粟、粢米、黄粟、谷子。古农书称粟为粱,糯性粟为秫。粟谷约占世界小米类作物产量的24%,其中90%载培在中国,华北为主要产区。其他生产粟的国家有印度、俄罗斯、日本等。依考据推论原产地可能在中国大陆。中国种粟历史悠久,出土粟粒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如西安半坡村、河北磁山、河南裴李岗等距今已有六七千年。谷子碾出的小米,养育了古老的中华民族。
小米可蒸饭、煮粥,磨成粉后可单独或与其他面粉掺和制作饼、窝头、丝糕、发糕等,糯性小米也可酿酒、酿醋、制糖等。小米的芽和麦芽样,含有大量酶,是一味中药,有健胃消食的作用。小米粥是健康食品,有安神之效,可单独煮熬,亦可添加大枣、红豆、红薯、莲子、百合等,熬成风味各异的营养品
8000年前在海里种谷穗的人的故事?
8000年前已开始种植小米
在敖汉兴隆沟遗址发现之前,关于中国小米的起源,学者认为可能有三大区域,分别为西辽河流域、太行山东麓、黄河中游,而敖汉正好处于西辽河流域。那么,人类食用和种植小米到底源于何时?
兴隆沟遗址的发掘使这一疑问有了初步的答案。2001年考古人员对该遗址进行发掘时,发现了数量极少的炭化粟(小米)。因数量有限,对于这些粟的认识,考古人员没有做最后定论。2002年,在该遗址上,考古人员再次发现了炭化粟。而这次发现的数量之多足以证明距今近8000年前的古代先民已经开始种植粟用来食用。“我对出土的古人类遗骨标本进行了检测,通过对其稳定同位素碳十三和稳定同位素氮十五的分析,发现敖汉地区古人主食中粟黍占到60%至80%,表明那时粟黍已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雪莲在会议上表示。
古代产量最高的农业?
先秦重要粮食作物有粟、黍、稻、大小麦、大豆,还有***和菰(米)等。
大抵北方以种粟黍为主,南方以种稻为主。战国时期,适应休闲制向连作制的过渡,大豆一度和粟并列为主要粮食。汉以后大豆向副食方向发展,***和菰逐步退出粮食行列。末期,小麦先在西北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种植,以后传入中原,随着连作倒茬和农田灌溉与保墒耕作技术的发展,种植面积持续增长。
但粟在长时期内仍是最主要的粮食。东汉时期的《四民月令》还提到豌豆和胡豆。三国时的《广雅》首次提到籼稻,这一时期水稻的主要种植类籼,粳。唐、宋经济重心移至江南,水稻生产迅速发展。至宋代水稻跃居粮作之首,麦作也进一步发展,稻、麦取代了粟、稻的传统地位而延续至今。
原先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种植的高粱,宋、元时期传到黄河流域,成为重要粮食作物之一。明、清时代,原产美洲大陆的玉米、甘薯、马铃薯传入中国,并迅速传播开来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粟黍种植条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粟黍种植条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