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小麦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小麦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小麦玉米田间管理技术?
1、适时适量灌水
根据麦苗长势和田间墒情适时适量灌水,尤其是土壤质地较轻的麦田,要防止麦苗受旱影响杨花灌浆效果。灌水时注意避免大风天气以防止小麦倒伏。
2、根据苗情适量滴肥
结合灌水,在蜡熟期之前,每次滴施尿素2-3公斤,并适量滴施磷钾肥以增加穗期营养提高粒重。
3、做好“一喷三防”技术措施
小麦扬花灌浆期防病、防早衰、防干热风的关键时期。
病害防治:防治锈病、***病、细菌性条斑病等叶部病害。选用***酮、烯唑醇、丙环唑等药剂叶面喷洒,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喷1-2次,中间间隔7-10天,每季最多喷药两次。
防干热风和早衰:杨花后小麦根系吸收能力下降,要通过叶面补充养分以保持上部叶片长绿,延长旗叶功能,防止早衰并降低干热风的影响,确保小麦正常灌浆、籽粒饱满。可在防病的药液中加入磷酸二氢钾和芸苔素一同喷施。
注意喷药一定要在早晚麦田墒情好的情况下进行,且药液浓度不可过大,以免灼伤叶片造成减产;收获前20天应禁止使用任何叶面肥和农药,确保小麦产品无污染。
做好耕作:在种植前进行深耕翻土,提高土壤肥力,有利于小麦玉米生长,也方便后期管理。
控制病虫害:定期巡查田间,及时发现和处理小麦上的病虫害,避免它们对小麦生长的影响。
施肥管理:小麦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氮、磷、钾等营养元素,可在生长期适时进行追施肥料。
灌溉管理:应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干湿程度及时进行灌溉,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发生。
小麦田间管理?
1
苗期管理:出苗后要及时查苗,对缺苗断垄的麦田要及早补种,避免断垄或者缺苗间距在10厘米以上的现象。 遇干旱时,要及时浇水。 另外,严禁麦田内放牧牛羊,以确保小麦安全越冬。
2
中期管理:重点是浇水施肥。 这一阶段,麦苗叶片较小或瘦小的中等或中低产田,要及时追肥浇水,以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健壮,因而增加穗数和粒数。 因低洼、土壤粘重、潮湿、板结、低温造成麦苗发黄的麦田,应进行中耕松土,破除板结,提高地温,以利小麦正常生长。
3
后期管理:重点是预防病虫及灾害天气。 遇病虫害时,要喷撒农药。 小麦主要虫害有麦蚜和粘虫。
小麦管理的技巧和方法?
小麦管理常见的方法和技巧:
1. 地面准备:在种植小麦之前,需要充分耕种和施肥,确保土壤富含养分,有助于小麦的生长。
2. 适当的种植时间:小麦种植的时间应适当,避免在太早或太晚的气温下播种。最适宜的种植时间是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之间。
3. 合理的浇水: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分,但浇水也要适量。尽量避免在小麦叶片上浇水,以免引起病害。
4. 病虫害防治:小麦生长期间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,及早发现并***取措施是保护小麦生长的关键。可以使用化学药物,也可以***用生物控制方法来防治病虫害。
麦茬谷子种植技术与管理?
麦茬谷是适合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的小麦下茬作物,其高产栽培技术如下。
小麦收获后,所剩适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少,必须选择高产、 生育期短的谷子品种。如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利用齐头白做母本、小白谷做父本经杂交选育出的优良麦茬谷子品种“86-91”。
该品种小麦收获后播种,70~75天即可成熟;抗病、抗旱、 抗倒伏性强,适于密植;秆高90~100厘米,株型紧凑,穗长13~ 16厘米,单穗粒重5~7克,千粒重3~3.2克。黄谷黄米,出谷率80%; 一般亩产200~250千克,高地块可达300千克以上。 1991~1993年在朝阳市部分半干旱地区示范种植6961亩,平均亩产达236千克,比“60天还仓”、“小白米”等对照品种增产20%以上。
(2)麦收后抢时播种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麦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小麦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