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零技术种植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零技术种植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芦荟的种植技术?
芦荟喜高温湿润气候,喜光,耐旱,忌积水,怕寒冷,当气温降至0℃时即遭寒害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种在旱、瘠土壤上叶瘦色黄,在肥沃土壤中叶片肥厚浓绿。
繁育方法:用分株和芽插繁殖。分株繁殖:于3~4月或9~11月,将母株周围分蘖出来的小苗,连根挖取,并切断与母株连接的地下茎,按行株距50厘米×50厘米定植,每穴1株。牙插繁殖:从母株上切取顶芽和侧芽,长5~10厘米扦插育苗,约20天生根定植。
如果芦荟植株比较大,盆比较小,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。如果芦荟植株比较小,盆比较大,每次给芦荟浇水之后,盆土不容易干,时间长了会出现烂根现象。因此养殖芦荟,要选择一个大小适宜的花盆。
芦荟是一种喜光耐热的植物。光照供应充足,对芦荟的生长有益。每天要给芦荟提供的光照不能少于7个小时,夏季要适当遮荫,防止芦荟被晒伤。
3、土壤选择
完全零化学种植,不用化肥和化学农药,最高亩产水稻能有多少斤?你怎么看?
完全零化学种植,不用化肥,化学农药,最高亩产水稻多少斤?以小草来看,亩产至少能达到原产量的80~90%,至于为什么能达到这个标准,小草就以过去的各种产量来作为比较!
化肥与农家肥的作用对比。
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,小草家乡常规水稻亩产量约是600斤左右,八十年代中期有了杂交水稻,早稻亩产700多斤,晚稻900多斤,在这时期水稻种植基本没用到化肥。到了后来,有了化肥的渐渐加入,特别是农药的使用,平均亩产到九十年代又普遍增加了一二百斤一亩。可从九十年代之后因化肥完全代替了农家肥,在其后十几年内,水稻总体亩产量增加的不是很明显。到了二十世纪随着杂交水稻高产新品种的出现,才再次有了产量的提升。
可见水稻产量的增加,并不是完全由化肥而引起的。在当时那段农家肥退出,化肥用量大增的时间之内,水稻亩产量并没有多少显著变化,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杂交水稻这种新品种的出现。当然并不是说化肥就完全没有了其实际的好处,在水稻移栽之后,抽穗期前,化肥对水稻的快速返青,生长势头是有其显著作用的。而一般的农家肥则不具备这种特性,除非是施用大量的人粪。
现代农药与原生农药的对比。
在八十年代以前,水稻使用的主要除虫除病办法是撒石灰及六六粉。因当时水稻产量不高,相对来说其植株生长密度、植株高度也没有如现在的水稻这样茂密,所以总体来说病虫害没有如今的这样严重。但因没现代农药,而石灰和六六粉功效不足以完全对付各种病虫害,导致水稻田内常有小片小片的枯萎低矮水稻,从而引起水稻减产。
后来随着农药化肥的加入,整块水稻田内的水稻生长才保证了完全的平衡。如今虽然有了多种的生物农药,可毕竟不能完全达到化学农药的效果。而水稻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,如果水稻病虫害控制不好,减产10~20%是非常容易的。
从以上两方面的对比来看,可见水稻如果完全不使用化学农药、化肥,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不是如我们想像的那样大,或许达到20%就是最大的减少了。只是如果没有了化肥,就得增加几十倍化肥重量的农家肥(一般亩用农家肥得有3000斤),在如今的现实中,这是个无法解决的矛盾。再就是生物农药对化学农药的替代作用,如今也不能完全解决。
大家说如果水稻种植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能减产多少?
我是农村出来的,小时候家里种的地没有钱买化肥和农药,全是农家肥种出来的,不是杂交稻一亩水稻有600斤,杂交稻可以700--800斤,如果农家肥充足还可以更高。前两年,一个养猪的农民用自己家的猪粪当肥料,杂交稻产量与化肥种植的基本一样。
种植水稻一定要在插秧时下基肥,八天或十天时下回青肥。这两次肥之后就不要再下肥啦。家肥化肥结合用没关系,以后禾苗黄硬黄硬的也不需要杀药水啦。老人辈除草和收割就人工啦。这样种稻产量是低些,可是稻谷黄又饱满出米高,又环保的!
完全零化学种植水稻是可以实现的。
这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懒汉就是这么样种地的,他甚至种子都是自己留下来。
春天一到,把谷子洒在了水稻田里,不管肥也不管虫子。到了别人收获时,他到好跑到田边一看,田里到处都是草,哪里有稻子呀。
这种人现在好有国家的低保养着,再也不用田里去看了。
如果真的想要零化学种植得到好的收成,得要看看你种植的技术了。
曾经有个能人种地不用化肥,不打农药照样也行,而且还是高产量。
第一,要施足基肥也就是农家肥,包括猪屎,鸡屎等。
第二,秧苗是关键,有了良好的又健康的并且从来没有感染各种病虫害的秧苗。
第三,有了健康的秧苗插到田里,而田里又有营养丰富的农家肥,这样的的秧苗是根本不用打农药的,因为这种苗主要是具有抗各种病虫害的能力。
第四,这个田里的杂草是长得特好,特快,要极速除了,不然这稻田就会变成杂草田,秧苗就长不起来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零技术种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零技术种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