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麻油种植技术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麻油种植技术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芝麻高产栽培技术,芝麻如何才能提高产量?
1、选用良种 良种是高产的内因。近几年来表现良好的有鄂芝1号、襄芝2号、豫芝4号、中芝7号、中芝8号、中芝10号和黑芝麻中芝9号等。它们综合性状好,产量均达到每亩100公斤以上,而且适应性强,可在各地种植。
2、轮作换茬 芝麻连作,会使病害加重。据调查,芝麻连作1年,大田发病率达50%以上,连作2年高达80%。因此,最好与玉米、甘薯、大豆、高粱、棉花等作物实行3~4年的轮作。
3、沟厢改革 芝麻不耐渍涝,受渍后极易被病害浸染,而且根系生长发育不良,特别是后期易被风刮倒。因此,应改平作为深沟窄厢,使田间既能排明水,又能滤暗渍,芝麻就能正常生长。一般厢宽1.5~2米,厢沟宽30厘米左右,沟深应深于耕层。
4、双层播种 在适期早播的前提下,实行“抢晴双层播种”,即在土地耕翻后,立即夹播1层种子,耙1次单耙,再播1层种,最后进行横耙、直耙、对角交叉耥耙,把土耙碎耙平。这样播种的好处是:天干地旱时,底层***可吸收水分按时出土;雨天墒情足时,上层浅层***可完全出苗。能做到干旱和雨天双保险,确保一播全苗,一次齐苗。
5、合理密植 亩产100公斤以上,芝麻种植密度为:单秆型品种1.5万~1.8万株左右,株距13~16厘米,行距26厘米;分枝型品种8000~10000株,株距22~24厘米,行距33厘米。芝麻出苗后要及时间苗,“想吃芝麻油,先破十字头”,即要求在第1对真叶时就要进行第1次间苗,拔除过密苗,以叶不搭叶为度;到3~4片真叶时要进行第2次间苗,以促进芝麻幼苗的均衡健壮生长,防止“苗荒苗”。间苗时,发现缺苗时,要及时带土移苗补栽上。当芝麻长至12~15厘米时,要立即进行最后1次间苗并定苗。
鱼腥草种植方法?
鱼腥草种植方法是:
虽然鱼腥草也可以通过***繁殖,但是因为***发芽比较困难,发芽率非常低,一般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,所以种植鱼腥草一般都是***用根茎繁殖、分株繁殖和插枝繁殖的方法。在我们村里种植鱼腥草,就大多数是选择分株繁殖的方法。
在3月份下旬到4月份期间,将之前所种植的鱼腥草挖出来,然后再把它们分株以后重新栽种起来就可以了。
就像平时我们栽种小葱、韭菜一样,***用分株繁殖的方法把鱼腥草栽种到砂土中就可以。
拓展资料:
春夏秋冬四季均可栽植,它是个多年生草本植物,沾土即活,一次栽植多年生长。成活后当年即可繁植,且繁植的很快,一般小花盒栽二棵,大花盆栽三棵,到第二年即繁植满盆,若家里有暖气,雪冻天生照长,在苗长至中指高时用剪刀平剪,洗净,想吃味浓的,可少许香油,盐,醋,凉办,想吃味淡的,可热炒,或加猪肉炒,很好吃,还可切寸段晒干当茶饮,味道少醒青香,喝后很得劲。
麻油是什么?
麻油,是麻籽油。古人云:“把酒话桑麻”。麻结出的籽压榨出来就是麻油。也有部分地区的麻油定义为炸或者浸过花椒的芝麻油。
胡油自古以来就被山西省西北地区、上党地区的民间百姓视为美味食品,无论是制点心,还是打饼子,只要是用胡油加工的均被视为上品。是麻油在山西大致分为三种:一种是西北地区产的,称为“胡麻油”;另一种是长治一带产的,因长治在古时称为“潞安府”而称为“潞油”;还有一种是山西中部种植麻子作为原料榨的油,颜色呈***,而胡麻油颜色深很多。
麻油在长江以南地区非常受欢迎,除糕点外夏天的凉拌菜时麻油是必不可少的。生产工艺上分机制麻油和手工制作的小磨麻油两种,因芝麻品质和制作工艺的不同,分为上中下三品,其中皖南重镇大通镇产的“沙艺棠”小磨麻油为上品,醇香无比,回味悠长。
中国四分之三的芝麻产自河南省,驻马店市产的芝麻占河南产量的四分之三,平舆县芝麻产量占四分之三,河南驻马店市平舆县被誉为“芝麻之乡”。麻油流传几个世纪不曾衰退,至今小磨香油还是家喻户晓,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调味品。平舆县因地势、纬度、日照、土壤、下雨量、季节非常适合芝麻的生长,所以平舆县的芝麻是芝麻中的优品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麻油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麻油种植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