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种植冬小麦所需的条件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种植冬小麦所需的条件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冬小麦适宜气候?
最佳气温条件:16-20度。
因为北方麦区春季回暖快,小麦幼穗分化期短,难以长大穗,灌浆后期气温偏高,干热风、雨后青枯及病虫害较多,干粒重不稳定,依靠大穗大粒创高产的成功可能性较小。高产应主要靠争取足够的穗数, 而选择恰当的播期,冬前形成壮苗是未来提高成穗率的基础。
冬小麦秋季播种,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,次年夏季5月底至6月中下旬收获,冬小麦生育期较长,且不同地区生长期差异较大,中国南方冬麦区为120天,北方冬麦区为270天以上,西南部高海拔地区可达330天以上,全世界的冬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小麦总种植面积的75%,分布广泛。
冬小麦地理条件?
1、土层深厚,结构良好耕层较深,有利于蓄水保肥,促进根系发育。土壤结构是指固体、液体、气体的组成比例,它与土壤水分、空气,温度、养分有着密切关系。
2、冬型品种适期的日平均温度为16~18℃,半冬型为14~16℃,春性为12~14℃。温空的高低受地理纬度和海拔的影响,即纬度和海拔愈高,气温愈低,播种期可早些。
3、小麦长日照作物(每天8至12小时光照),如果日照条件不足。就不能通过光照阶段,不能抽穗结实。小麦光照阶段在春化阶段之后。
华北地区种植冬小麦条件?
华北地区地处长城以南,黄河以北,由于沿长城而走的山脉(燕山山脉),阻隔了南下的西伯利亚寒冷空气,使得华北平原土,气候温润,无霜期时间长,加之华北平原土地肥沃,适宜种植冬小麦,和我国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一样,是我国重要的冬小麦种植、产出基地。
1、播种后至拔节前
在此期间,因植株小,温度低,地面蒸发量小,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 35%~40%,日平均耗水量为 6.0 m3/hm2左右。
2、拔节到抽穗期
在此期间,小麦已经进入旺盛生长时期,耗水量急剧上升。在此 25~30 d 时间内耗水量占小麦总耗水量的 20%~25%,日均耗水量为 33.0~51.0 m3/hm2。该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,如果缺水会严重减产。
3、抽穗到成熟期
该期约 35~40 d,耗水量占总耗水量 26%~42%,日均耗水量比前一段略有增加。 尤其是在抽穗前后,茎叶生长迅速,绿色面积达一生最大值,日均耗水量约 60 m3/hm2。
由此可见,小麦除播种时要求足墒下种外,在苗期和拔节前期耗水量较少,拔节后至抽穗前耗水量最多,其中挑旗期对水分反应最敏感,称为需水 “临界期” ;其次为开花至灌浆,有人称之为 “第二临界期” ;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又有所降低。 因此,尽量大的满足小麦需水临界期的水分供应,对夺取小麦丰收是十分重要的。
此外,尽管小麦拔节以前耗水量较少,但此期的水分供应对实现苗全、 苗匀、 苗壮和盘根、 分蘖,搭好丰产架子至关重要。农谚: “麦收八、 十、 三(农历月)场雨” ,就是广大农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小麦生产经验的客观总结。
不同生育时期小麦适宜的土壤含水量:
①出苗至分蘖期,土壤含水量为 80%左右。
华北地区是冬小麦的主产区,但由于冬小麦需水量比较大,而华北地区降雨量少水***匮乏,所以需要经常灌溉,补充小麦所需水分,才能使小麦增产高收。小麦最宜生长在长江中下游,小麦适合北方农村种植。因为它是越冬作物,南方温度高容***长,提早抽穗,这是无效穗不能打粮食。北方比较寒冷,冬天结冰,在零下七度小麦停止生长。到了清明后返青并开始旺盛生长。
小麦种植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江苏,山东。安徽,河南,河北,湖北等几个省份。在浙江,福建,江西或其他偏远省份都有些。在最北和最南基本没有小麦!种植。我国冬小麦的的主产区是华北地区,西北地区的许多地方也是冬小麦主产区,西南的少部分地区也产冬小麦。我国适合种春小麦的地区是东北地区,但因产量底口感不好,种植的很少。
温度6一18度,降水量不大于450mm,光照日不低于小麦全生育期的70%,土壤肥沃,是最适合小麦生长的环境和地方。首先我们这里气候条件条件比较适合种植冬小麦。种植小麦的时间一般都是在10月中旬的时候,收获的时候在六月初,这个条件我们这里还是比较适合种植冬小麦的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种植冬小麦所需的条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种植冬小麦所需的条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