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竹荪种种植技术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竹荪种种植技术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竹荪种植技术?
竹荪栽培地要求土壤运输方便,土壤疏松肥沃,腐殖质含量高,透气性强,不易硬化。在种植前一个月,每亩在雨天施用30公斤尿素和50公斤过磷酸钙,以增加覆盖土壤的养分含量。
(1) 种植地的选择应以防旱涝为主。
(2) 最好每隔三年以上种植一次竹荪。多年种植竹荪的地区产量逐年下降。
竹荪种植技术?
1、室内床栽法:使用木材或竹竿搭建床架,覆盖薄膜后铺上腐熟的椴木,然后接种竹荪菌种,湿度保持在80%。
2、室内箱栽法:木箱底部铺上腐殖土,撒入枯竹和菌种即可。
3、畦地栽培法:在背风场地建造畦床,播撒菌种后浇透水。
竹荪种植?
1.室内床栽法, 种植竹荪时,可以使用木材或竹竿搭建高度在2米左右的床架,然后向底部铺上薄
膜,扎上排水孔,再将腐熟的阔叶树椴木铺在床架上,最后将菌种接种在菌床上,覆盖
薄土,将湿度保持在80%。
2.室内箱栽法, 种植竹荪可以使用普通木箱作为器皿,并向底部打上排水孔,向四周覆盖薄膜,然
后向箱中填入腐殖土,撒入枯竹段,再把竹荪菌种播撒在箱中,覆土3厘米后喷洒水分,
3.畦地栽培法 ,畦地栽培竹荪时,要选择背风阴凉的空地建造宽度为1米、深度为10厘米的畦床,
然后铺上枯竹后播撒菌种,再覆盖一层薄土,浇灌透水,促使菌种尽快繁殖菌丝,而且
栽培竹荪的关键?
关键是湿度的多少。
竹荪菌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虽然要一个较湿而不是高湿的环境条件,但菌床湿度高于75%或溃水时间长了会使菌丝体窒息死亡。 据观察,菌床地势较平坦的地段,播种后一个月检查,菌丝生长洁白,覆土后检查,由于渍水使菌丝死亡了三分之一左右,因此,首先在场地选择时,要注意选择偏坡的场地,同时菌厢顺坡而作,挖好排水沟以免渍水。
栽培竹荪需要掌握哪些方法?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?
竹荪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,体态优雅,素有“真菌之花”、“菌中皇后”之美称,是我国国宴及高级宾馆席上的名贵菜肴。竹荪为腐生菌类,以竹类、阔叶树的枯枝落叶、农作物秸秆及野草等为营养。竹荪球的形成需要有土粒的机械***以及腐殖质中某些微生物分泌物的作用。
竹荪分解木质素的能力较弱,人工栽培一般都利用腐竹烂叶或经堆驱发酵后的培养料来栽培。 竹荪菌丝在10~33℃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,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~26℃;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7~32℃,以 22~29℃最适;竹荪原基分化可不需光照。 食用的竹荪有长裙竹荪、短裙竹荪、红托竹荪和棘托竹荪几种。其中棘托竹荪适于高温季节栽培,生长速度快、易栽培,是近年发现的新种。栽培材料有碎料和段木(包括长枝条)。栽培场所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;栽培方法有袋栽、床栽等。下面壮乡新农来分享竹荪的 种植技术和过程中注意的事项。
长裙竹荪、短裙竹荪和红托竹荪属中温型菌类,棘托竹荪属偏高温型,所以栽培季节是不同的。一般短裙竹荪和红托竹荪以3~4月、9~10月播种为宜;长裙竹荪以4~5月和8~9月栽培为好;棘托竹荪只能5~6月栽培。除了棘托竹荪子实体能在26~38℃形成外,其余几种为19~28℃,低于16℃子实体均不能分化。南北各地不同,海拔高低不同,根据当地气象资料,参考上述温度来决定当地栽培季节,选择各品种最适宜菌丝生长月份之前1个月下种,使菌丝吃料后正好遇到最适温度月份,提前2~3个月准备好栽培材料和栽培种。
(1)栽培材料的种类:能用来栽培竹荪的材料有各类竹子的根、茎、叶,杨、柳、枫、桥、梧桐等阔叶树的枝条、小木块和木屑,豆秆,花生藤,玉米芯,甘蔗渣都可以栽培竹荪。五节芒、类芦、象草、拟高梁等野草也是栽培竹荪的好原料,称之为菌草。棘托竹荪还可以用松、杉的木屑、叶等下脚料来栽培。但不论何种材料都必须充分晒干,不能有青绿和活的部分,因竹荪是腐生菌,只有材料死亡腐熟才能利用。以碎料栽培,枝条直径1~3厘米,木片长1~3厘米,豆秆、玉米芯等要打碎或切成0.5~1厘米颗粒。
(2)栽培材料的处理:栽培材料都必须经过处理,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用0.3%~0.5%的石灰水浸泡24~48小时,要泡透,沥干水,pH值为7,含水量60%~70%。也可用药物处理,把栽培材料浸入0.1%多菌灵或0.5%甲基托布津水溶液中,浸泡3~4天,浸透为止,但不能与石灰共用,以免失效处理后堆积升温发酵1周,中间翻堆2次。
(1)室外栽培场地的选择:栽培竹荪的场地宜选择各类竹林和常绿阔叶林、荫蔽度80%左右的地方,最好是选择背风阴凉、无积水、腐殖质层厚、酸性砂质土壤,如是坡地,坡向应朝南。在低矮的刺竹和灌木丛中操作不便,不宜选用;在太高大的乔木下,由于树木之间距离远,阳光直射,风大无阻隔,因此也不适宜。
(2)场地的整理:选好场地后,整地作畦,先除去杂草,锄松地面,畦宽1~1.2米,长度由场地而定,畦高0.3米。整畦时,先把床土挖出4~5厘米,将土堆于两旁,再向下挖松8~10厘米,让阳光把土壤晒至发白,然后打碎,平整地面。再用 0.5%敌敌畏或2%石灰水、1%茶麸水淋洒啡面进行消毒。时间应开排水沟,夏季雨多,勿积水。
(3)播种:目前常用的是时床式栽培法。在整好地的畦面进行播种,先在畦床上堆放一层5厘米厚的栽培料,在料面点播或撒播一层竹苏菌种,然后放一层栽培料,再播一层竹荪种,再盖一层5厘米料,即三层料两层种。播完种后用小铲把料与种轻轻压实,使之紧密贴合,有利于菌种萌发吃料。用这种方法播种,每平方米用培养料25千克,菌种5瓶。畦面与四周再用消毒过的腐殖质土或菜园土覆盖,厚度为2~3厘米,在土上再洒一些竹叶 。
(1)菌丝阶段的管理:经上述覆土后,这个阶段主要是水分的管理,这关系到栽培的成败。竹荪需要一个既湿而又不能过湿的环境,栽培料和覆土应保持60%的含水量,而空气相对湿度要在85%左右,必要时搭荫棚,大雨前覆盖薄膜,排水沟要能迅速排水;旱季注意多浇水,以用手捏土粒,以能捏扁但不粘手为度。除此,经常检查,防治害虫,尤其是白蚁,用50%马拉松500~1000倍稀释液或50%锌硫磷500~1000倍稀释液喷時四周进行预防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竹荪种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竹荪种种植技术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